
SERVICE PHONE
+86-028-82745668发布时间:2021-01-13 点击量:1
会计职称考试报考人数逐年增加,教材内容不断变化,竞争激烈。有些从事会计多年的考生打算直接跳过初级考试,但不知道能不能。下面成都温江区益进会计培训班这篇文章讲的是会计职称考试是否必须从初级开始。过来看看。
会计职称考试必须从初级开始。
报考中高级会计职称无需通过初级职称考试,报考中高级会计职称也无需持有初级证书。
中级会计考试。
基本条件:
1、坚持原则,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认真执行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没有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履行工作职责,热爱自己的工作。
除了基本条件,你还必须具备:
(1)取得大专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
2.取得学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
3.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
⑤获得博士学位;
上述相关学历或学位是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学历(学位)。会计工作年限是指申请人取得规定资格前后的会计工作时间之和。
高级会计考试。
基本条件:
报名参加高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坚持原则,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有关财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没有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恪尽职守,热爱本职工作。
除基本条件外,还应满足:
(一)《会计职业岗位试行条例》规定的高级会计师岗位基本条件。
(二)省级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中央单位批准的申请本地区、本部门高级会计师职务的资格考核条件。
申请人应根据省(区、市)的具体要求提交相应的材料。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如何学习?
1.提取知识点。
第一步,根据课本上的知识点,花时间整理成笔记本(整理完就不用看书了)
第二步,滚动复习,每天背整理好的知识点,每次不超过20分钟,每天尽量多看几次,两周做一次,最后一周随着内容的熟悉程度再做一次。
第三步,复习主次问题,争取重点章节精益求精,天天读,其他章节只需要一般的照顾。
我们可以参考当年的考试大纲复习重点章节和次重点章节,让你知道哪些章节是你分数的重点和依据,哪些章节是辅助内容,哪些是可选的。
2.做练习。
复习经济法基础的关键在于背知识点。做题只是一种测试方法,没必要做很多题。不过这三年的题还是要掌握的。目的是:一是熟悉答题方式,二是掌握知识点。经济法考试复读率还是很高的。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类比学习。比如选择题考试,我们一般只考某个从句的几个,做题一定要注意其他从句。
3.记忆的方法。
背的方法很关键,网上有很多记忆贴,但都只是知识点的总结,没有提供背的方法。其实背的方法很多,大家要善于总结归纳。代表性的方法有:
(1)号码采用电话号码法:如会计档案的保存期限为35101525(3年、5年、10年、15年、25年)
(2)理解记忆法:比如法律规范的分类,对于强制性规范可以概括为“必须”,对于禁止性规范可以概括为“不”,对于授权性规范可以概括为“是”。比如很多考生不了解担保方式的分类,一般担保可以概括为“不”,连带担保可以概括为“不”,问题就简单了。
(3)关键词法:解决了篇幅长、从句多的知识点。很多考生记不住很多项目的术语,比如:民事责任的十种方式,可以缩写为十个字:“停止排放,消除归还原,修复赔偿,消除赔偿”。比如增值税可以看作销售行为,可以简单写成“代销转让免税,投资收益增加分配”。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注意事项。
首先选择难度合适的题库。
对于同一个考点,初级会计师考试、中级考试、笔记考试的要求完全不同。在初级会计考试中,相关法律规定往往会提供原文作为已知条件,考生可以据此判断选择;中级考试将不再为考生提示法律条文原文,具体申请标准需要考生自己记忆,灵活申请。所以备考时一定要选择与初级考试难度和思路相匹配的初级会计职称的考题。
第二,关注真实问题。
三、初级会计职称历年考题可以说是最匹配初级考试难度的题库,帮助考生直接攻击命题人的思路和角度,准确把握复习深度,掌握答题技巧,快速提高。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都是客观题。如果考生能够充分运用选项比较锁定考试角度,运用排除法解题,那么题目的难度会大大降低,答题的准确率也会大大提高。
在正常的练习过程中,如果考生能通过初级会计职称的试题熟悉命题人的套路,考场上自然会有“抢眼”的地方,可以快速识别出各种“坑”,锁定答案。
第三,充分锻炼。
初级会计职称的考题有一定的适用性,不了解考点,不简单刷题,是考不上的。所以考生不能只靠人海战术备考。初级会计考试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规定的科目。考试本身就是个问题。如果初级会计职称教材的考点只停留在记忆和背诵的层面,很少应用的话是应付不了考题的。所以考生必须以习题的形式掌握相关知识点。
理解知识点是第一层次,知道怎么做题是第二层次。在考场上准确无误地做出正确答案是最终目标。可以说,做题的准确性和效率是检验知识点学习程度的核心标准。只有养成在预习阶段做好考试的习惯,下次备考才能更加得心应手。让我们迅速采取行动。
微信扫一扫